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免费在线看高清无码的黄片|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播放

<center id="g2igs"><source id="g2igs"></source></center>
  • <ul id="g2igs"></ul>
    <ul id="g2igs"></ul>
  • 中央從嚴治官,讓不少公務員感慨“官越來越不好當”,有的甚至準備辭職離開公務員隊伍。一些公務員在報紙和網(wǎng)絡上談公務員的苦衷和壓力,激起公務員群體的共鳴,抱怨如今公務員太不容易了,同時也引發(fā)了一些公眾的對抗性情緒,認為公務員太矯情太嬌氣了,才幾個禁令就喊疼,是以前當官太容易了。

    這種沖突表現(xiàn)為粗暴的二元對抗,一邊撒嬌似的說:不想干了,準備辭職。一邊賭氣式地說:走就走吧,沒人攔著,一大堆人等著進來呢。這種情緒化的對抗無助于形成理性的討論,快意恩仇中只會撕裂社會情緒。輿論應該拋棄對公務員的刻板成見,別上來就打斷公務員想辭職的聲音,別情緒化地把他們想象成“敵人”,不妨聽他們講完,了解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

    雖然我們整天用到“公務員”這個詞,但是提起公務員這個符號,腦海里會冒出無數(shù)熟悉的標簽。其實,我們對公務員這個群體可能還很陌生,并沒有真正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而都是靠想象和標簽所建構的。我們所了解的公務員生活,很少是我們親眼看到的和聽公務員敘述的,而多是靠負面公共事件和腐敗案件的碎片所拼湊,要么就是靠想象。很少有人認真傾聽過這個群體的聲音,走進過他們的生活,他們實際上是這個社會中沉默的一群人。

    公務員這個群體之所以陌生并沉默著,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體制形成的形象隔膜,作為公職人員,收入和家庭信息卻是秘密,游離于公共輿論之外,自我神秘化和陌生化,人們只能靠猜測和想象去填補這種信息空白。另一方面是輿論壓力,貧富差距和各種社會矛盾的糾結下,“公務員”這個詞很敏感,很容易攪動起社會情緒,他們擔心言多必失,害怕自己的言論挑起社會對立從而給組織帶來“麻煩”,所以我們很少看到公務員在公共輿論平臺上表達自己的聲音。

    這一次不妨讓公務員走上輿論前臺,公眾認真地聽聽他們的聲音,很多事實可能跟公眾平常想象的不一樣。

    很多人都認為,公務員群體肯定都抵制和反對中央的禁令,因為這導致其隱性收入大為減少。這可能就是一種錯覺,一個公務員朋友跟我說,他其實是很支持這些禁令的,因為禁令給他大大地減負了,今年過年再也不用給領導送購物卡和名煙名酒了。一般人都覺得,公務員都是收購物卡和名煙名酒的,其實不然,只有某些位高權重的領導才會收到這些,而很多基層公務員都只有給領導送的份兒,哪有收的份兒。將普通基層公務員想象成手中掌握著權力的“領導”和“官員”,這是最普遍的誤解。

    還有一種更常見的誤解,就是將公務員當成一個集合概念,提起公務員這個概念,就當成一個對應著一些刻板標簽的集體概念:權力大、腐敗機會多、隱性福利高、工資基本不用、無數(shù)人求著他、關系網(wǎng)中八面玲瓏、工作穩(wěn)定。這些可能都是想象出來的,很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多數(shù)辦事的公務員與掌握著權力的“官員”是不一樣,而公務員之間又有著巨大的區(qū)別。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不同層級的公務員生活可能有天壤之別。人們常常感慨普通公眾與公務員之間的差別,而公務員群體內(nèi)部的差別可能遠比公務員與外人的差別大多了。都說公務員很閑,可有公務員吐槽說,或閑成豬或累成狗。在北京的機關中看到的公務員,與寧夏一個邊遠小鎮(zhèn)的公務員,可能是完全兩個概念。南方城市省城工商局的一個公務員,與西部邊陲環(huán)保局的一個公務員,也仿佛生活在兩個世界。

    一個基層公務員說自己的月收入只有1000多塊,說從來沒有什么節(jié)日福利,很多遠離基層的、習慣把公務員當成集合概念的人也許會說“打死都不信”。這就是社會隔膜。很多無聊的爭論正源于這種隔膜,你在說基層公務員不容易,那邊說每月上萬工資無數(shù)隱性福利還不容易嗎?唯有無語。不要撒嬌,不要賭氣,首先需要摒棄偏見而面對真實的聲音。

    ?? 在持續(xù)一年的公務員禁令和整風行動之后,“公務員不好當”貌似正在成為某些人共同的觀感。與此感嘆相對的是,就在前些年,“當官是高危行業(yè)”的嘆息也同樣來自這個群體。這樣的話語轉換背后,所凸顯的官場生態(tài)的變化,值得玩味。

    嚴格說來,當官如果是高危行業(yè),也可視為官“不好當”。只不過在當時,高危行業(yè)只是形容官員難以擺脫“近墨者黑”的厄運,落馬的可能性大。但在反腐制度不夠嚴密的背景下,落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相對較高的特權福利和隱性收入,基本可保證大部分人仍處于“好當”的處境中——那時的“好當”恰與“高危行業(yè)”相輔相成。反過來,時過境遷,如今的“不好當”,是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出臺“八項規(guī)定”之后,如連珠炮一般出臺了若干項規(guī)定、制定了若干條例,并開始了“打老虎,拍蒼蠅”的集中整治行動,可謂是一招猛似一招,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鞭鞭有痕,刀刀見血,“緊箍”勒得梆梆響——相關特殊福利沒了、車輛便利也沒了。

    毋庸諱言,“公務員不好當”的感嘆,一方面直接源自禁令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待遇落差,另一方面,無疑還是長期以來的官本位觀念,導致人們對于公務員更趨向于身份認同而非職業(yè)認同。如果僅僅是將公務員視為普通的職業(yè),又何來好不好當之感慨?實際上,從目前公務員的選拔機制來看,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職業(yè)化的門檻和篩選規(guī)制,但是在實際待遇特別是終身制上,它又形成了事實上的“身份”色彩,并沒有徹底扭轉人們的傳統(tǒng)官本位思維。

    因此,僅僅有個別公務員感嘆為官不易,還遠不能說相關改革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最終目標。個人以為,嚴格而言,此次整風和禁令,仍只是存量改革,類似的整頓和禁令以前也不少,只是此番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力度更大,壓縮了執(zhí)行上的打折空間。從長遠來看,對公務員的管理,乃至對權力的約束,必須有更加規(guī)范和長效的制度,諸如財產(chǎn)公示、養(yǎng)老金并軌、政府預算公開等,這才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增量改革,也是能否實現(xiàn)公務員職業(yè)祛魅的關鍵所在。

    站在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角度,公務員職業(yè)的祛魅,增進的是社會的整體福利,公務員群體也同樣是受益者。公務員本來就不應該是特權和福利的代名詞,而只應該是萬千社會職業(yè)中的一種。歷經(jīng)了“當官是高危行業(yè)”到“公務員不好當”的認知轉變,好不好當?shù)母锌畱摮蔀檫^去式。

    不是嗎?面對公務員,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一個可以選擇的職業(yè),而不是集特權與福利為一體的鐵飯碗。

    近日《上海觀察》連續(xù)刊發(fā)了《公務員: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務員隊伍開始動蕩了嗎?》等系列文章,反響強烈。一位曾在本市市級機關工作的80后公務員,看完后給我們發(fā)來了這篇文章,談談他辭職的心路歷程。(1月14日《解放日報》)

    一名80后公務員,在自己的崗位上經(jīng)歷了7年的時間,終于決定辭職。這樣的一件事本身并非什么新聞。但在中國的話語體系中,對于公務員辭職卻顯得異常敏感。而面對這位公務員的辭職,他的人生到底如何走向,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一個大大的選擇題。在這個大大的選擇題上,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往往會經(jīng)歷一個從懵懂到徹悟的過程。選擇公務員考試,進入到公務員的隊伍中,多少受到社會上各種價值觀的影響,在這些價值觀中,無論是婚戀價值還是社會評價觀念都深深影響到這樣的最終判斷。

    在理想的天平上,公務員往往與“鐵飯碗”聯(lián)系在一起,進入這個“圍城”之后就等于可以高枕無憂。清閑的工作,父母感到榮耀,周圍羨慕的目光,所有這些都會縈繞在公務員的周圍。但是這些往往僅僅是一種理想,是社會強制附加給公務員的光環(huán)。那么,公務員到底如何,只有其中的人知道。像這名80后的基層公務員一樣,工資7年沒漲,能力就是聽話。這樣的現(xiàn)實中,理想的光環(huán)已經(jīng)漸行漸遠。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辭職并為此感到慶幸,也只能說,他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糾葛中最終做出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選擇,遵循著來自內(nèi)心的法則。

    當然,在這封辭職的感悟文字中,照應出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更是將青年人在選擇的問題上到底應該如何抉擇提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稟賦,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長,一個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中,每個人的發(fā)展理應遵循著自身的邏輯,從自身實際出發(fā),應該成為心中想成為的那種人,而不是受到社會上各種不必要的價值的約束和左右。如果做出錯誤的選擇,一生的路將會變得苦難不堪。正如這名辭職的公務員接受的贈言一般,被短暫的安逸消磨了奮斗的勇氣。

    在著名哲學家康德的墓碑銘文上有這么一段話:“有兩樣東西,人們越是持久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nèi)心常新而日增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法則?!辈浑y看出,從這名80后基層公務員的辭職感悟中,對于徘徊在理想和現(xiàn)實中的青年人來說無疑就是一記耳光,能夠驚醒那些迷茫的人,更是能夠讓青年人更清楚自己的人生應該走向何方。像康德所說“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法則”那樣,這樣的彎路應該會少走很多很多。

    80后公務員辭職,稱收入7年沒漲,能力是聽話。他碩士畢業(yè)后放棄了公司、律所等看起來沒有那么“鐵飯碗”的機會,進入了公務員隊伍,成為父母眼中的驕傲、家族孩子的榜樣。可在機關工作7年里,他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碌碌無為,最終迫于生活壓力,前途暗淡,夢想漸行漸遠而選擇辭職。(1月14日《解放日報》)

    目前,在公務員系統(tǒng)內(nèi)像這位80后公務員一樣天天寫、年年寫,解決問題就靠寫人的不在少數(shù),像這位公務員一樣不滿工作現(xiàn)狀、不滿工資待遇的也很多;《2012年度中國職場心理健康調(diào)研報告》顯示:公務員在個人幸福感上排名最末,但是能真正下定決心辭職的卻很少,據(jù)網(wǎng)友推算,公務員年辭職率0.017%,而中國各行業(yè)平均離職率是15.9%。這不得不讓我們感慨這位公務員的勇氣可嘉。與此同時,筆者認為公務員走上辭職路在于不安于現(xiàn)狀。

    一方面,他們自身工作不夠安心。這位公務員談到,買房結婚后,生活壓力陡增,職業(yè)收入增長無望,于是我將目光轉向股票投資。我把大量業(yè)余時間投入到股票研究,一路坎坷但仍然堅持,取得了一點成績并考取了多張證券方面的職業(yè)證書,一心想跳槽做專業(yè)的證券分析師。這讓我們看到公務員微薄的工資在生活面前的無奈,同時,也不難看出他并沒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而是一心想謀取比公務員待遇更好的證券分析師,這樣一來他在干公務員的本質(zhì)工作時難免不會打折扣。筆者認為,像這樣一些不能安心“為人民服務”的人,要想重新?lián)駱I(yè)就應該盡早,也許還能趁年輕找到一份自己更滿意的工作,不然再在公務員行業(yè)待下去就真正的成了“溫水中的青蛙”了。

    另一方面,他們不安于當一名普通的基層公務員。筆者認為,半路辭職的公務員有很大一部分是一開始就沒有端正自己當公務員的動機,一心奔著當官發(fā)財而來。但畢竟是人多粥少,領導職位有限,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政績要想被提拔當領導還是很難的。這一些公務員他們經(jīng)過自己幾年時間的辛苦工作后,仍然沒有提拔的機會,就會覺得自己的夢想破滅、前途暗淡,有勇氣的選擇了辭職,沒勇氣離開的則變得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度日。

    筆者認為,選擇公務員首先應該端正為民服務的動機,要安于現(xiàn)狀,甘于當一名最基層的公務員,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擴建樓堂館所、清理辦公用房”、“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嚴禁元旦春節(jié)期間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等年貨節(jié)禮”……

    2013年,這些“禁令”如緊箍咒般不斷震懾公務員等群體,在近日有媒體針對“禁令”對公務員影響的100份抽樣調(diào)查中,受訪者都表示受到“禁令”影響,九成受訪者認為公務員“不好當”,甚至有公務員有離職的想法。這似乎說明,在一定程度上“禁令”對公務員“言行舉止”的規(guī)范取得了好的效果。

    但是回看過往,不止是2013年,近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種規(guī)定、通知等“禁令”并不少。可是公款旅游、公款吃喝,重復修建辦公場所等不正之風屢見不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現(xiàn)象依然存在。這種扭曲的官場生態(tài)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秩序,傷害了公眾對為官者的信任。

    在違規(guī)的現(xiàn)象中不少官員對“禁令”只是表面執(zhí)行,私底下卻悄悄把奢靡腐敗之風帶入“地下”,變相的形成了吃喝地點由餐廳轉入會所、餐飲消費轉嫁正當公款消費等現(xiàn)象,形成了將“禁令”化于形式主義的變相抵抗。

    其實,面對“禁令”,公務員需要做的不應是簡單將“禁令”外化于形,更重要的是應內(nèi)化于心。緊箍咒再多,如果公務員不能從內(nèi)心重視,一陣風吹過后,以往不良局面又會重現(xiàn)。因此,公務員應當將中央的禁令刻于內(nèi)心,視它為內(nèi)心的清晰坐標與不可逾越的做人底線,從心里重視它,才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促進外化于行,形成自己長期為人處世的原則。

    禁令再多,從來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讓禁令行之有效,除了在客觀方面形成長期有效監(jiān)督機制外,重要的是公務員在心里產(chǎn)生共鳴。只有為人清廉、正直才可能在百姓心中樹立威信,為官之路也才能長遠。公務員唯有將廉正之風植入內(nèi)心深處,抵住誘惑,不迷失方向,最終才能成為一個個人人稱道的好干部。

    近日《上海觀察》連續(xù)刊發(fā)了《公務員: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務員隊伍開始動蕩了嗎?》等系列文章,反響強烈。一位曾在本市市級機關工作的80后公務員,看完后給我們發(fā)來了這篇文章,談談他辭職的心路歷程。(1月14日 解放日報)

    面對著成千上萬浩浩蕩蕩的報考公務員大軍,有的人已經(jīng)開始從公務員這個崗位中離開?;蛟S,是去是留都是個人價值判斷以后的個人選擇,無可非議。但在該名公務員的心路歷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公務員,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神圣以及光鮮。

    學而優(yōu)則仕,這一傳統(tǒng)觀念仍時刻縈繞在當前公眾的心頭。數(shù)不清是有多少人曾經(jīng)在高考中是佼佼者、在大學畢業(yè)時優(yōu)秀學子、在研究生就已經(jīng)成為了同齡人中的精英,但卻最終都走向了公務員這條道路。難以說明這到底是因為父母的要求還是自己有所希冀而妥協(xié)屈服,但卻最終都讓自己捧起了“鐵飯碗”,成為了旁人眼中羨慕的國家干部。

    誰人不曾風華正茂、誰人未曾書生意氣,青年的學子總是懷揣著激進的夢想走向社會,希冀能夠用自己的雙手為人生書寫出一篇亮麗的答案。然而事實總是事與愿違,當多年以后的同學聚會,看到的別人都是錦帽貂裘、豪宅香車,與自己微薄的薪金相比,看到的不知道是否是寒顫與辛酸。仿似一步錯,步步錯,這一切的“貧寒”也都源自于自己當初的妥協(xié)與盲從。

    人生,總是有所舍取,如果總是希望生命中兼具一切無異于癡人說夢。其實,公務員也不就是為一種職業(yè),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神秘與神圣,其公共服務人員的本質(zhì)也就注定其平凡的工作以及“寒酸”的薪水。無論是誰,如果沒有清晰認識這一本質(zhì),反而懷揣著升官發(fā)財?shù)膲粝攵呦蚴送?,也就注定了其日后的抱怨以及離去;但如果能夠想清道理,時常俯下身子就能夠感覺到自己充實的人生。

    或許,在不同人的眼中對于公務員都有著差異性的判斷,但至少我們應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差異不過是因為價值理念的不同從而導致看到了不同的結果與人生價值。公務員,這一職業(yè)到底是去是留、是好是壞,留給每一個人自己心中判斷。

    人民群眾其實更在乎的是公務員在干什么?真正是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的公仆,加上收入和財產(chǎn)公開透明。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也包括養(yǎng)老金,待遇高一點人民群眾還是可以接受的。

    最近有兩篇在內(nèi)容上是“互聯(lián)互通”的文章,一篇是《海外公務員退休待遇比普通人高》,一篇是《拉平養(yǎng)老金待遇對公務員不公平》,由于撰文的對象是中國最引人注目的社會群體——公務員,撰文的事由又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退休養(yǎng)老。因而,僅就吸引眼球而言,可謂大獲成功。

    然而,這些文章很不專業(yè)。如同一位網(wǎng)友所說,原本是想證明(公務員退休的)“高待遇”的“合理性”。但從網(wǎng)上的反應看,最后導致的效果可能是適得其反。平心而論,這兩篇文章的說法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作者對“養(yǎng)老金待遇”這一事物本身的閱讀能力不夠,過于膚淺,過于表面。

    “雙軌制”本質(zhì)問題是企業(yè)退休人員待遇太低

    我一直認為,簡單地講養(yǎng)老金“并軌”,實際上解決不了問題。南方有個特大城市,從城鎮(zhèn)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開始,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人員就已經(jīng)一起“并軌”了。但是,在領取養(yǎng)老金的時候,仍然按不同的待遇標準。難道這就讓公眾覺得養(yǎng)老金待遇已經(jīng)“公平”了?在這個城市,更有一個特別的現(xiàn)象,領導一直抱怨政府財政對養(yǎng)老保險制度補貼太多,一年100個億。其實其中大量的資金應該是用在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身上了。

    從文章列舉的幾個國家的情況看,公務員的養(yǎng)老金待遇,總的來說,是比普通勞動者高。但是,世界上多數(shù)國家的經(jīng)驗是,養(yǎng)老金待遇分成兩個層次為好,包括基礎養(yǎng)老金和補充養(yǎng)老金?;A養(yǎng)老金,即文章所講的美國的“社會保障養(yǎng)老保險制度”,日本的“國民年金”,在這個層次上講公平,公務員與普通勞動者的所得基本上差不多。補充養(yǎng)老金,即美國的“雇主養(yǎng)老金計劃”,日本的“共濟年金”和“厚生年金”,與效率掛鉤,多交多得,公務員和普通勞動者的差異主要在這里。實際上,試圖在一個制度內(nèi)既講公平,又講效率,其實是很難辦到的。

    所以,我特別強調(diào),“雙軌制”的問題,本質(zhì)上是企業(yè)退休人員待遇太低。如果要徹底改革,就應該按養(yǎng)老金待遇分兩個層次的思路改。如果暫時不想動整個制度框架,就繼續(xù)提高企業(yè)退休人員的養(yǎng)老金待遇。最近傳來消息,2014年將繼續(xù)按10%的幅度提高企業(yè)退休人員的養(yǎng)老金。這一提高,平均數(shù)應該高于2000元了,這個金額已經(jīng)與一部分基層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相近。

    民眾更在乎的是公務員在干什么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要使所有的勞動者工薪和福利保障待遇絕對平等是不現(xiàn)實的。其中的影響因素包括所從事的工作是復雜勞動還是簡單勞動,或者說所從事的工作的專業(yè)程度和教育程度如何。另外,受教育時間的長短,還意味著在受教育階段個人和家庭所投入的成本與機會成本的差異。正因為如此,學歷越高,工薪越高,世界各國皆如此。

    從社會保障的理論來說,養(yǎng)老金是勞動者一部分工薪收入的延遲使用,因此工資高也意味著退休后養(yǎng)老金待遇高,這通常是正相關的。要抹平社會上的心理落差,如前所述,將養(yǎng)老保險制度一分為二,應該是更明智的選擇。

    這兩篇文章這次只幫公務員說話,沒有提及事業(yè)單位的退休人員,這很不公平。但是我們應該清楚,所謂3000多萬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其中1500萬是大學、中學、小學的教師,有800多萬是醫(yī)護人員,一句話,事業(yè)單位中大多是專業(yè)技術人員。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在企業(yè)工作的大量專業(yè)技術人員,其實在國外,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工資福利待遇,包括養(yǎng)老金待遇,是要高過公務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菲爾普斯批評中國的年輕人當公務員是“嚴重浪費”,但也不是要讓他們都不上大學而去從事簡單勞動。

    最后,從新京報的問卷調(diào)查來看,人民群眾其實更在乎的是公務員在干什么?真正是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的公仆,加上收入和財產(chǎn)公開透明,那么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也包括養(yǎng)老金,待遇高一點人民群眾還是可以接受的?,F(xiàn)在的問題是,常見的是公務員沒有嚴格地依法行政,而且“自由裁量權”太大,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其實是這個。

    □唐鈞(學者)

    只要真正把自己定位于人民公仆,就不會對禁令有什么不解和牢騷。

    去年,從中央到地方,各項規(guī)定、禁令不斷出臺,2013年因此被公務員稱為“禁令年”。近日,新京報就“中央禁令對公務員的影響”在東、中、西部省份隨機調(diào)查100名公務員,結果顯示,全部受訪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對其影響很大,2013年沒有收到任何禮品的受訪者占到79%,有93名受訪者表示“公務員不好當”,65%的基層公務員認為禁令過于“一刀切”,一些公務員在失去隱性收入后,甚至考慮離職轉型。(1月9日《新京報》)

    嚴格禁令下,難免有人感慨“公務員不好當”。我對此的看法是:一、好不好當是相對而言,現(xiàn)在覺得公務員不好當,可能是因為以前當公務員太容易、太瀟灑、太威風;二、公務員本就應該不好當,公務員是人民公仆,當仆人哪有那么輕松愜意?三、公務員好不好當?shù)每磸哪膫€角度理解,禁令之下,你不必為送不送禮操心了,不必為怎樣接待勞神了,不必為喝傷身體擔憂了,一切有規(guī)可依、按規(guī)矩辦,以前抹不開的面子和人情,現(xiàn)在可以理直氣壯地拿禁令當“擋箭牌”,這樣的公務員怎么就不好當呢?所以,與其說是好當不好當?shù)膯栴},不如說是習慣不習慣的問題,進一步說是思想觀念和角色定位問題——只要真正把自己定位于人民公仆,就不會對禁令有什么不解和牢騷。

    有些公務員抱怨禁令過于“一刀切”??墒牵舨弧耙坏肚小?,那還叫禁令嗎?以前的很多規(guī)定,就是因為“原則上”太多,才導致規(guī)定變成了橡皮泥,最后甚至變成一張張廢紙?!耙坏肚小钡慕羁赡軙`傷無辜,比如有些基層普通公務員工資不高,還指望著平時單位發(fā)點補貼養(yǎng)家糊口,有些公務員加班如同家常便飯,禁令之下連加班費也被打折扣。但要看到,禁令“一刀切”是兩弊相權取其輕,如果開一個口子,這個口子會被越撐越大,加班費、津補貼會變成一只筐,各種名目的鋪張浪費就會卷土重來。所以,禁令寧緊勿松,寧可讓部分公務員抱怨也不能讓老百姓失望。何況,縱觀中央出臺的一系列禁令,都在合情合理范圍之內(nèi),并沒有嚴苛到“官不聊生”的地步。

    當然,有些公務員因為失去隱性收入,因為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而感到不適應,覺得當公務員沒啥意思、沒啥前途,進而考慮離職轉型,我認為這實乃好事、幸事。一方面,對于純潔公務員隊伍是幸事。有些人削尖腦袋擠進公務員隊伍,就是沖著隱性收入去的,沖著種種“不落腰包的腐敗”去的,沖著安穩(wěn)安逸去的,甚至沖著將來大權在握可以為所欲為去的。這樣的人,不大可能成為真正的人民公仆,反而可能成為貪腐分子、害群之馬,他們早離職早好,不僅可以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純潔度,而且有利于機關消腫、裁減冗員,提高政府工作的活力和效率。

    另一方面,對其本人和社會是幸事。有些人根本不適合當公務員,卻為了種種“好處”硬著頭皮擠進去,成天在機關里混日子、混職級,耗費著青春時光,實在可惜。不如離職轉型,從事自己擅長、喜歡的職業(yè),也許能闖出另一片天地。而從社會的角度看,年輕人一窩蜂地去“國考”、去當公務員,本身就是非正?,F(xiàn)象。年輕人有夢想、有沖勁、有才華、有創(chuàng)新精神,應該更多地在社會上打拼,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而不能都想著擠進機關去分配社會財富。

    由此觀之,如果一系列嚴格禁令能“逼退”一部分公務員,并讓一些年輕人對當公務員“望而卻步”,那么無論對于個人、對于公務員隊伍還是對于整個社會,都不失為一件幸事,相信民眾也樂于看到這樣的效果。

    去年一年,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六項禁令,再到多部約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各項行為的具體“禁令”,幾乎涵蓋了公務員們工作生活各個方面。一些分屬各系統(tǒng)不同級別的公務員,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為官不易”,在失去隱性收入后,一些人甚至考慮離職轉型。(新京報,1月9日)

    聽說公務員因禁令萌生退意,一時間眾議紛紜:大罵公務員素質(zhì)低下者有之,感嘆公務員過去窩在富坑者有之,期待禁令繼續(xù)發(fā)力者也有之,各有各的道理。而筆者倒是認為,公務員“萌生退意”未嘗不是件好事。

    公務員之所以被奉為“鐵飯碗”,就是因為公務員工作安穩(wěn),沒失業(yè)壓力。雖然也有來自個體的辭職行為,也有來自制度的聘任制設計,但是因為傳統(tǒng)觀念和體制設計的弊端,公務員和其他行業(yè)的流動性還屬于少數(shù)現(xiàn)象。人們對于公務員的理解,大部分處于“道聽途說”的模式里,也就增加了這個行業(yè)的神秘性。

    于是,公務員行業(yè)成了“圍城”,里面的人特別是基層感嘆不好干、壓力大、晉升難、工資低,疾呼被“污名化”,替少數(shù)人挨罵;外面的人卻說福利高、清閑、灰色收入多,一面罵罵咧咧,一面拼命“考碗”。其實,公務員本也是個職業(yè),理應和其他行業(yè)一樣,有正常的交流和流動,如果有更多的人帶著切身體會在公務員與其他行業(yè)之間流動,也不失為公務員“去神秘化”的一個途徑,彼此了解各自的利與弊,或許就能消除一些誤解,畢竟公務員既不是“神”,也不是“妖”,而是普通“人”。

    再者,“萌生退意”的公務員畢竟還是一些感覺到禁令前后差異大的人,是以前有隱性收入多,過得過于舒服的人,是不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讓這些人離開公務員隊伍,尋找可以發(fā)揮自己特長、更適合自己需要的生活,讓留下來的人不再慵懶散,不更是件好事嗎?

    當然,我們更希望更多的公務員能禁得住禁令的考驗,牢記使命,以為人民服務為先,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也希望,能夠重視公務員的合理訴求,包括物質(zhì)待遇與精神滿足,從上到下,能夠真的看輕“公務員”,只把它當個職業(yè)。

    所以說,不必再去糾結公務員“萌生退意”是矯情還是嚇唬人,讓想走的走,想留的留,平常心,冷處理,豈不更好?

    去年,從中央到地方,各項規(guī)定、禁令不斷出臺,2013年因此被公務員稱為“禁令年”。近日,新京報就“中央禁令對公務員的影響”在東、中、西部省份隨機調(diào)查100名公務員,結果顯示,全部受訪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對其影響很大,2013年沒有收到任何禮品的受訪者占到79%,有93名受訪者表示“公務員不好當”,一些公務員在失去隱性收入后,甚至考慮離職轉型。(1月9日《新京報》)

    嚴格禁令下,難免有人感慨“公務員不好當”。好不好當是相對而言,現(xiàn)在覺得公務員不好當,可能是因為以前當公務員太容易、太瀟灑、太威風。公務員本就應該不好當,公務員是人民公仆,當仆人哪有那么輕松愜意?

    有些公務員因為失去隱性收入,因為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而感到不適應,覺得當公務員沒啥意思、沒啥前途,進而考慮離職轉型,我認為這實乃好事、幸事。一方面,對于純潔公務員隊伍是幸事。有些人削尖腦袋擠進公務員隊伍,就是沖著隱性收入去的,沖著種種“不落腰包的腐敗”去的,沖著安穩(wěn)安逸去的,甚至沖著將來大權在握可以為所欲為去的。這樣的人,不大可能成為真正的人民公仆,反而可能成為貪腐分子、害群之馬,他們早離職早好,不僅可以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純潔度,而且有利于機關消腫、裁減冗員,提高政府工作的活力和效率。

    另一方面,對其本人和社會是幸事。有些人根本不適合當公務員,卻為了種種“好處”硬著頭皮擠進去,成天在機關里混日子、混職級,耗費著時光,實在可惜。不如離職轉型,從事自己擅長、喜歡的職業(yè),也許能闖出另一片天地。而從社會的角度看,年輕人一窩蜂地去“國考”、去當公務員,本身就是非正常現(xiàn)象。年輕人有夢想、有沖勁、有才華、有創(chuàng)新精神,應該更多地在社會上打拼,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而不能都想著擠進機關去分配社會財富。

    由此觀之,如果一系列嚴格禁令能“逼退”一部分公務員,并讓一些年輕人對當公務員“望而卻步”,那么無論對于個人、對于公務員隊伍還是對于整個社會,都不失為一件幸事,相信民眾也樂于看到這樣的效果。

    □ 晏揚(浙江 媒體人)

    2013年被公務員稱為“禁令年”。近日,新京報分別在東、中、西部三個地區(qū)的多個省份隨機抽取了100位公務員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顯示,全部受訪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對其影響很大, 2013年后沒有收到任何禮品的受訪者占到了79%。有93位受訪者還表示“公務員不好當”。

    在持續(xù)一年的公務員禁令和整風行動之后,“公務員不好當”貌似正在成為這個群體共同的觀感。這背后凸顯的官場生態(tài)的變化,值得玩味。

    “公務員不好當”,是指種種圍繞官員的隱性收入和特權福利大大減少,其實也意味著貪腐風險在下降。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其實官是更好當了。

    由奢入儉難,習慣了隱性收入,突然過上只能靠工資生活的“清水”日子,個中落差肯定會令人不適。但是,要想使公務員回歸正常的職業(yè)地位,這是必須面對的群體陣痛。加強對權力的約束,剔除特權待遇,公務員職業(yè)有進有退,不正是改革的目標嗎?

    □朱昌?。ㄋ拇?媒體人)

    剛剛過去的2013年,可謂公務員的“禁令之年”。2013年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紀委等中央部門至少出臺了14部約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各項行為的規(guī)定,涵蓋了工作生活的各方面,成為他們頭上的“緊箍咒”。禁令頻頻之下,一些官員感嘆“為官不易”,更多的人則表示“公務員越來越不好當”。(1月2日《現(xiàn)代快報》)

    禁令越下越多,“緊箍咒”越念越緊,于是很多人開始感覺渾身不自在,感嘆“公務員越來越不好當”,甚至有人斷言,未來幾年將迎來新一輪的公務員下海潮。而在筆者看來,不管這是矯情還是實情,說到底都是一種可貴的回歸,都是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道路上邁進,不但不能走回頭路,還應該在穩(wěn)妥的前提下把步子邁得更大些。

    首先一點,對為數(shù)眾多的國家公職人員來說,“公務員越來越不好當”的潛臺詞,實際上是過去的公務員實在是太好當了,乃至于好當?shù)貌徽#缓侠?。過去是一張報紙一杯茶就可以打發(fā)一上午,現(xiàn)在則是在電腦上玩玩游戲,炒炒股票,看看小說就可以打發(fā)一天,工資一分不少,待遇一點不變。

    公務員說到底也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種,是正常的職業(yè)之一種,為什么別人要掙同樣多的工資,要享受同樣的福利待遇,就得付出幾倍于公務員的勞動和心血?從這個角度來說,2013年的“禁令之年”,不過是向以前的種種不合理、不正常宣戰(zhàn),是為了扭轉這種損害社會公平與正義的不正?,F(xiàn)象,是為了重新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其次一點,“為官不易”“公務員不好當”實際上恰恰說出了對權力的敬畏,是頭戴烏紗、手握權力者本來就該有的一種潛意識。“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作為國家公職人員,必須敬畏和善待自己手中的權力,真正讓其變成為百姓謀福的工具?,F(xiàn)在頻出的禁令,就是要把一些人手中“出軌”的權力拉回正軌。那些在中央各項禁令下感覺受到了束縛,感覺不自在的官員,平時是否正視了權力?

    2013年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紀委等中央部門至少出臺了14部約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各項行為的規(guī)定,涵蓋了他們工作生活的各方面?!耙粭l接一條,管得是越來越細,看來以后公務員是越來越不好當了,公務員職業(yè)的下行趨勢估計是不可避免的了?!痹诠珓諉T系統(tǒng)中呆了8年的一位科級官員對記者感嘆。(1月1日 《法制周末》)

    公務員越來越不好當,本不應該由官員自己來界定。2013年國考人數(shù)突破150萬,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讓人瞠目。而這其中也穿插著“考不上公務員就別當我女婿”“死也要死在體制里”的人間喜劇之經(jīng)典臺詞。不矯情的問下,如果公務員不好當,怎會讓無數(shù)年輕俊杰為了這塊敲門磚無悔地奉獻自己青春呢?

    應該實事求是的說,個別公務員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整個2013年,是貫穿公務禁令的一年。自黨的十八大至今,從八項規(guī)定伊始,各部門至少出臺了14部約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各項行為的規(guī)定,幾乎涵蓋了公職人員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他們頭上的“緊箍咒”。行令禁止的內(nèi)容甚至細化到月餅、臺歷乃至吸煙等方面。不僅反腐的籬笆越來越緊,連某些道德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范行為也有可能直接影響到自己的仕途。

    不說過去的一年被打掉的大老虎,就看某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放在顯微鏡下炙烤的公務員:有被逼的在酒桌上下跪的、因為給子女辦超規(guī)格婚宴而曝光的、開著公務車出去游玩的……他們的日子現(xiàn)在確實不好過!因為自身對人民公仆意識的缺失,以及對公務員自身定位的缺位,他們?yōu)榇烁冻隽丝氨壬话愕恼吻巴?。而那些類似的公務員們,即便沒被磚砸到,但是高壓線的緊迫感和人民監(jiān)督的日益強大,讓他們倍感煎熬。

    如果圖的是在公務員位置上吃香的喝辣的,或者是想在這位置上撈取不義之財,那還是趁早斷了念想。2014年將是中央反腐的深入之年,屆時對于公務員則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是在公務員位置上圖個安穩(wěn),也就不要無病呻吟般地說“越來越不好當”了。

    在官員財產(chǎn)公示制度還沒浮出水面,在公車改革將以津貼形式來補助,在養(yǎng)老金制度還沒打破雙軌制,在很多個公務員食堂吃飯僅僅是象征性的一元的時候,就不要輕易的怨天尤人??纯茨切┤f人相親大會上,公務員是多么的被追捧。市場有的時候能成為體制編制的晴雨表。淡定些吧,讓人艷羨的公務員們。只要能把政府門口的那“為人民服務”的五個大字放在心中,你們的日子將會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浙江杭州公安局余杭公安分局公共關系科科長胡冰,在微博表示將辭去公安局的工作,重新尋找生活。在辭職微博發(fā)出后,浙江省公安系統(tǒng)的很多熟人都給他打電話,有一些鼓勵,也有一些惋惜。(12月24日《瞭望東方周刊》)

    身為科級警官的公務員,一份表達“辭職”意向的微博,緣何引發(fā)同事朋友的熱議,甚至成為網(wǎng)絡關注的新聞熱點?原因不外兩點:一為好奇,這明顯有悖“千軍萬馬涌公考”的就業(yè)熱潮。二為稀缺,盡管公務員也曾自稱“弱勢”,但鮮見有人主動“辭職”。

    正因為如此,每一次公務員主動辭職都能引發(fā)規(guī)模不一的輿論風潮。人們好奇其背后有沒有什么“暗箱”“壓力”,尤其是對于如胡冰這樣小有成就的“年輕人”。

    與四川瀘州那位副鎮(zhèn)長直言“基層工作事務繁雜,壓力很大、很辛苦”不同,胡冰的辭職則是為了“嘗試不同挑戰(zhàn)”。既然當事人否認了網(wǎng)友們的各種揣測,我們也不必過度聯(lián)想。

    有理由的“辭職”也好,無厘頭的“跳槽”也罷,自主擇業(yè)都是社會生活的正?,F(xiàn)象。公務員辭職,何時成尋常之事?

    □張玉勝(職員)

    近期,一位夫妻月合法收入達8000元的中部地區(qū)公務員,在媒體“吐槽”說,如今管得嚴了,隱性收入沒了,禮品也沒了,他感嘆“公務員不好當了”,并泄氣地表示“考慮離職”。經(jīng)報道后,這一事件迅速升溫,一部分公務員出來發(fā)聲支持“公務員不好當”觀點,更多的公眾站出來進行反駁或評判,各大媒體也選擇性刊載了各方言論。在各方的積極參與下,僅僅十多天就將這一事件演變到了“公務員辭職論”時代。

    筆者作為一名“相關”人士,也在不斷關注這一被演變的時代,隨著事件的不斷發(fā)酵,各方的觀點也逐步理性和深入,甚至到了制度層面的探討。筆者在拜讀各家言論的同時,隱隱的感覺這一時代似乎來得過快、來得過早,與此同時,幾個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為了能更好的自圓其說,期間也和很多人士進行了交流,在這熱度逐漸降溫的“后公務員辭職論”的時候形成了幾條自問自答。

    “公務員辭職論”為何火了?“公務員”依然是個敏感詞匯。

    “辭職論”在現(xiàn)代社會并不是個新鮮語,各個國家的各行各業(yè)都有這樣的言論,在我國很多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也有類似的抱怨。比較典型的是出租車司機,由于經(jīng)常下班晚過公交車,所以乘坐出租車的時候比較多,和司機交談時聽到最多的就是“太辛苦,賺不到錢,想辭職”。相信大家也都有類似的經(jīng)歷,但出租車司機長達數(shù)年的“辭職論”卻不及公務員短短十多天的“牢騷”,究其原因,公眾和媒體,也包括公務員群體,依然把“公務員”當成一個特殊群體,“公務員”依然是個敏感詞匯。

    公務員們?yōu)槭裁匆o職?其實所有人的辭職理由都一樣。

    不管公務員是否是一種普通職業(yè),辭職理由和所有人的都一樣。尤其是這種所謂“抱怨式辭職”,理由無非是:待遇低、工作辛苦、離家遠等。這次發(fā)聲的公務員主要來自基層,隨著改革力度的加大,一些原有的福利消失了,只靠著兩三千的工資確實壓力很大,尤其是80后們,參加工作幾年,面臨著住房、結婚、生子和養(yǎng)老的多重壓力。之所以會在此時集中爆發(fā),主要由于前后的落差較大,尤其是和自己所期望的差距太大,進而產(chǎn)生了牢騷,萌生了退意。

    公務員真的會大規(guī)模辭職嗎?不如讓子彈飛一會。

    有的學者開始預測公務員大規(guī)模下崗的時間,有的公務員依然在喊著要辭職,有媒體也拋出了不少公務員辭職的事例、感想,這一切似乎會馬上來臨。但是,筆者認為這最后一個問題不如讓子彈飛一會,讓大家都可以冷靜下來思考這一問題,圍墻內(nèi)的如果想出去請毅然決然,圍墻外的指責也請回歸理性,站在墻頭的請別忙下來,再理性思考一下自己進去或者出來的目的。

    公務員成為普通職業(yè)是大勢所趨,但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很多人沒有把公務員當成普通職業(yè),有的民眾沒有這樣認為,有的媒體沒有這樣認為,有的公務員自身也沒有這樣認為。所以說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尤其是公務員們,應牢記這個職業(yè)不是能讓你發(fā)財享樂,但服務人民的同時能讓你得到成就感和贊譽感,公務員就是這樣一個行業(yè),請干一行愛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