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免费在线看高清无码的黄片|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播放

<center id="g2igs"><source id="g2igs"></source></center>
  • <ul id="g2igs"></ul>
    <ul id="g2igs"></ul>
  •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民生巷議 > 正文

    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

    2022-08-16 16:18:00?作者:羅貴權?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糧食安全事關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币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始終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yǎng)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誰來養(yǎng)活中國”的問題。面對國內外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zhàn),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至關重要。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端牢中國人的飯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千方百計保護好耕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我就講過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耕地紅線不僅是數量上的,而且是質量上的。農田就是農田,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guī)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guī)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農田必須是良田,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yè)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

    加快推進農業(yè)科技革命,實現農業(yè)穩(wěn)產增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就那么多,穩(wěn)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020年,我國農業(yè)科技進步貢獻率邁上60%的新臺階,科技已成為農業(yè)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近10年來,我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可靠的種子基礎。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農業(yè)生物育種創(chuàng)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種業(yè)安全。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年,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和基礎。事實證明,種糧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農民就會進一步多種糧、種好糧,糧食安全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證。

    做好節(jié)糧減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糧食從生產到零售全環(huán)節(jié)損失約占世界糧食產量的14%??梢?,減少糧食損耗意義重大。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2%。要重視對播種機的正確操作,避免種子用量過大。在糧食收獲環(huán)節(jié)精心操作,及時晾曬烘干,避免糧食變質。在儲藏環(huán)節(jié)加強蟲害防治。此外,餐飲企業(yè)加工、日常生活用餐都要避免浪費。

    補上現代農業(yè)物質裝備短板?,F代農業(yè)物質裝備,不僅能夠提高農業(yè)生產力,而且能夠降低糧食損耗。例如,冷藏保鮮能夠防止糧食變質和防蟲害。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實施兩年多來,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進展順利。要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鄉(xiāng)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發(fā)展產地冷藏保鮮,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預冷及配套設施設備等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有效減少糧食損耗,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6日 11 版)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