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讀者點題”:今年GDP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
2025-03-09 14:04:42?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本報記者 劉志強 原標題:今年GDP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讀者點題·共同關注) 每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增速目標都很受關注。這個目標有啥作用?今年的預期目標為何定在“5%左右”? ——人民網網友12****2 正因事關發(fā)展全局、影響千家萬戶,GDP增速廣受關注。我國也慣常在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公布增速目標,今年是“5%左右”。這里,可從三個維度來理解這一目標的作用。 一是導向作用,將有力引導各方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形成良好預期。 市場經濟和預期緊密相關?!?%左右”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對中國經濟走勢的判斷,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內資外資、國企民企、生產者消費者的預期與信心。 2003年以來,除受疫情等影響較大的2020年外,我國均設定了年度經濟增長定量預期目標。2020年至2022年,年均增長4.5%左右,2023年增長5.2%,2024年增長5.0%……近年來,中國經濟始終“在軌運行”,“期末成績”均符預期。 2025年設定“5%左右”的經濟增速,同樣是兼顧當前和長遠、國內和國外、需要和可能、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作出的科學判斷,體現了我們對經濟長期向好前景的篤定。這一積極信號,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投資、生產、消費的意愿,通過各方“心心相印”促進經濟“欣欣向榮”。 二是牽引作用,將為實施宏觀政策提供“準星”和“錨點”。 經濟增長是關聯性強的基礎性指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預期目標中,除經濟增速,還有就業(yè)、物價、收入、國際收支、糧食產量、單位GDP能耗等。多維指標指向多重目標,穩(wěn)增長、防風險、惠民生、促轉型,等等。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tài)平衡,為的正是“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預期目標“牽引”著宏觀政策。2025年,我國經濟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zhàn)。實現目標,需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比如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加大財政支出強度,提高赤字率。又如貨幣政策要“適度寬松”,使社會融資規(guī)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就業(yè)、產業(yè)、區(qū)域、貿易、環(huán)保、監(jiān)管等政策亦如此。錨定目標、協同發(fā)力,調動豐富的政策工具箱,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jié)奏會更“靠譜”,效果也會更給力。 三是激勵作用,將有效調動各方面干事創(chuàng)業(yè)積極性。 目標是前行的動力。過高,可能導致“頭腦過熱”“累覺不愛”,過低又會滋長“躺平”心態(tài)。“跳一跳、夠得著”,才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5%左右”就是如此。一方面,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實現起來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另一方面,實現目標也非輕而易舉。綜合研判、系統(tǒng)部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給出攻堅克難再向前的路線圖和任務書。迎難而上,奮發(fā)有為,激活每一個“細胞”,匯聚每一束“光芒”,中國經濟的發(fā)展?jié)摿⑦M一步釋放。 “GDP增速是國家考慮的事,跟咱老百姓有啥關系?”不少人有此疑問。 先別“劃走”,且看分析:經濟增速和千家萬戶的生活關系緊密著呢。 拿就業(yè)來說,一國經濟只有保持一定增速,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讓百姓端穩(wěn)“飯碗”。這兩年,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新創(chuàng)造約240萬個就業(yè)機會。2025年,實現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200萬人以上的目標,要求經濟增長“5%左右”。 再看教育。讓孩子上好學、讀好書,是每個家庭的共同愿望,這離不開教育經費的保障。今年初發(fā)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高于4%”,這是支撐教育事業(yè)蒸蒸日上的關鍵。GDP保持一定的增速和規(guī)模,孩子們能享受到更優(yōu)質的教育。 同樣,增加居民收入,呵護“一老一小”,改造老舊小區(qū),提升公共服務,件件民生實事都離不開GDP增長。 “大河有水小河滿”。在一個求真務實、積極向上的增速目標指引下,中國經濟將在新一年持續(xù)回升向好,綜合國力將穩(wěn)步提升,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當然,實現這個“5%左右”的目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p>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