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免费在线看高清无码的黄片|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播放

<center id="g2igs"><source id="g2igs"></source></center>
  • <ul id="g2igs"></ul>
    <ul id="g2igs"></ul>
  •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文化中國行|景德鎮(zhèn)陶陽里:一眼千年 瓷都新韻

    2024-05-04 13:12:59?作者:?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景德鎮(zhèn)是我國的“千年瓷都”,可以說“一座景德鎮(zhèn),半部陶瓷史”。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qū)還保留著景德鎮(zhèn)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信息,是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的見證地,被譽為景德鎮(zhèn)的“活化石”。讓我們跟隨記者走進陶陽里,透過這條瓷都老街的變遷,來探尋景德鎮(zhèn)千年窯火越燒越旺的“密碼”。 

    景德鎮(zhèn)擁有2000多年的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位于老城區(qū)的陶陽里是景德鎮(zhèn)瓷業(yè)的中心,明清時期手工制瓷技藝達到巔峰,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故宮95%的藏瓷燒制于此。

    窯磚鋪蓋的小徑、古風猶存的石刻、斑駁古舊的窯房……漫步陶陽里,街區(qū)布局的每一個空間都和瓷有關。108條歷經千年的老城里弄、400多年歷史的明清窯作群落,無不訴說著當年景德鎮(zhèn)“沿河建窯,因窯成市”的繁華。

    由瓷而生、伴瓷而興的陶陽里,展現著瓷都老街獨有的歷史文化肌理。隨著近年來修繕保護工作的逐步開展,越來越多的城市記憶正在被“喚醒”。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徐家窯,是景德鎮(zhèn)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窯遺址。如今,在老師傅們的共同努力下,這座老窯所承載的歷史文脈和陶瓷文化正在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總臺央視記者 張春玲:在我們徐家窯的這個窯體上有這樣一條紅線,紅線的下方是它的老窯體。而紅線的上方,是我們的匠人們用一磚一磚重新壘砌起來的新窯體。如果沒有這條紅線,其實我們很難看出它們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透過這個窯口,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匠人們在開窯的時候看到自己作品的那份喜悅。

    千年窯火生生不息,不僅淬煉出光潔溫潤的瓷器,也刻寫出一個街區(qū)、一座城市的獨特基因,孕育出瑰麗的中國陶瓷文化。

    與徐家窯相鄰的御窯廠遺址考古公園,一個個考古發(fā)掘的舊址,向人們展示著御窯廠為皇家燒造瓷器長達542年的輝煌傳奇,而九個大小不一的雙曲面拱體建筑組成的御窯博物館,則陳列著從地下挖掘整理出來的一件件由碎片拼接出的精美瓷器。

    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院院長 翁彥俊:我們的所有的展品都來自于我們身后的御窯廠,通過考古挖掘出來的。當年御窯對落選品的處理制度非常嚴格,不合格的就要打碎還集中掩埋,所以我們能夠發(fā)現這么多的碎片,并且能夠把它拼對出來。這個龍缸很能代表御窯博物館的特色。

    昔日沒有機會嶄露頭腳的瓷器,如今成為了一個個寶貴的歷史見證,跨越數千年,用另一種形式綻放光彩。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每一棟建筑、每一件瓷器、每一處細節(jié)都在講述歷史,包裹著“千年瓷都”的記憶傳承。

    千年窯火永燃不熄,傳統技藝薪火相傳,這里的人千百年來與陶瓷結成命運共同體,代代守護瓷都文脈。孫立新一家四代都是青花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從小在陶陽里長大的他,如今每天在這里和往來游客互動,向全世界傳遞中國瓷器的文化魅力。 寥寥數筆,一兩分鐘的時間,一個生動的繪畫作品就呈現在了陶坯上,栩栩如生。

    青花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孫立新:我們可以在這里感受到我們前人的那種光芒給我們帶來的榮耀,同時也鼓勵我們更好地把手藝傳承好。

    如今的陶陽里,依然有柴窯的煙火,有百年傳承的工匠,有完整的造瓷技藝。這座用瓷器堆疊起來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來,或參觀游覽,或拜師學藝。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斷被“活化”,文化自信的窯火也越燃越旺,把“千年瓷都”這張亮麗的名片擦得更亮。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副校長 呂品昌: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陶瓷文化大國,陶瓷也是一個最佳的載體,是一個以瓷為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最好的媒介。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