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免费在线看高清无码的黄片|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播放

<center id="g2igs"><source id="g2igs"></source></center>
  • <ul id="g2igs"></ul>
    <ul id="g2igs"></ul>
  •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寸金薯”生“金”記

    2020-06-07 16:54:37?鄒聲文、鄭良、邰曉安、鄧倩倩?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大雨初霽,云霧繚繞。閩南大山深處德化縣英山村,一排排竹藤蔓架齊溜溜地插滿田地,嫩綠的淮山芽苗已破土而出,順著支架向上攀爬。

    “這可是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金棍棍’?!弊咴谔镩g地頭,英山村黨支部副書記、珍貴淮山農民合作社負責人李福龍仔細端詳淮山長勢,打開了話匣子。

    10年前,英山村還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全村100多戶貧困戶、低保戶,村民們住的都是低矮、破舊的土坯瓦房。

    “沒有產業(yè),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脫貧致富出路在哪里?”李福龍告訴記者,村干部們開會討論了多次,最終達成共識:批量種植淮山最有潛力。

    “淮山食藥兩用,營養(yǎng)價值高,貼合消費趨勢,并且管護難度低、種植基礎好,正好能解決村里五六十歲人群的增收問題。”李福龍說。

    英山村種植淮山有數(shù)百年歷史,種植的品種名為“寸金薯”,但主要用作補充口糧,并不曾給村民帶來“寸金”。

    2010年,英山村黨支部發(fā)動群眾大量種植“寸金薯”時,應者寥寥,村民們誰都不相信吃了一輩子的淮山能做成什么產業(yè)。

    看到村民們有顧慮,5名村干部集資成立淮山種植合作社,先干了起來。李福龍說:“合作社收購村民種的淮山,有多少收多少,且收購價格高于市場價格,鼓勵村民多種。”

    很快,村民種植積極性提高,但到了年底上市,銷售卻不如人意?!百u相不好,產量不高,銷售渠道也有限,價格上不去,一年虧了30多萬元?!崩罡}埜嬖V記者,合作社到市里參加展銷會,很多市民不認識這種淮山,有的還說他們拿了兩條樹根來騙人。

    村干部們沒有放棄,李福龍每月都往省城跑,找農科院和農林大學專家請教。2012年起,先后有7名科技特派員來到村里,推廣無公害栽培、淺槽種植等技術,從選土、整地、種薯處理、田間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手把手指導村民,“寸金薯”的品相大大提升,畝產量翻了一倍,價格也逐年上漲,村民們的日子一年一個樣。

    68歲的李仁都種了一輩子的地,過去家里窮,兒子上到初中就輟學了。六七年前,他開始跟著擴種淮山,田里的收入從過去一年的幾千元增加到四五萬元。2016年,住了大半輩子土坯房的李仁都也攢夠錢“起大厝”,蓋起了一棟三層半的小洋樓。

    看著兒子兒媳在外打工攢不下錢,第二年,李仁都又掏出6萬多元給兒子買了輛面包車拉貨。他想著,既然打工掙不了多少錢,還不如動員兒子回家專心種淮山。

    走進英山村,三四層高的新樓隨處可見。李福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年產淮山4000多斤,賣給合作社8元1斤,收入3.2萬,除去兩三千元成本,村民種一畝淮山凈收入3萬元左右。一個五六十歲的村民,只要身體健康,種植兩三畝淮山不成問題,一年就有七八萬元收入,干幾年就可以蓋新房了。

    在李福龍看來,脫貧致富,除了找準產業(yè),主要靠科學技術。2014年起,合作社先后投入四五百萬元購置設備、建設廠房,發(fā)展淮山深加工。他們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發(fā),先后推出20多款產品,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如300克的淮山粉,市場價格賣到298元,供不應求。

    “寸金薯”越來越“金貴”,市場越來越寬廣。最近,英山村的淮山取得出口許可,很快將銷往智利、菲律賓等海外市場。

    如今英山村有800多家種植戶,“寸金薯”淮山種植面積1500畝,輻射帶動全縣種植近萬畝,累計帶動100多戶貧困戶、低保戶實現(xiàn)脫貧致富。(記者鄒聲文、鄭良、邰曉安、鄧倩倩)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